首页 游戏攻略 正文

日本的自动售票机里真的会钻出人头,外国人经常被吓到屁滚尿流

星彡丨文

Q宝把手机紧紧地捧在胸前,疯狂地扫视着导航APP里的地铁站点图,却无法锁定他的目的地。

他拖着行李,忧伤地目睹了手机降到百分之20%的电量,继续一个劲往眼前的机器里塞硬币。

这是他第一次去日本旅游。尽管已经做了不少功课,比如要多准备现金,乘电车要用“西瓜卡”……

却怎么也想不到,因为给交通卡充钱的时候塞了太多的硬币,直接把机器塞到ERROR报错了。

小编温馨提醒:本站只提供游戏介绍,下载游戏推荐游戏酒吧,游戏酒吧提供3A单机游戏大全,点我立即前往》》》单机游戏下载专区


怎么办?自然是呼叫站员处理——那次他才第一次意识到,日本的自动售票机后面竟然是有人的!?

不是恶搞。

我有一个阿宅网友叫Q宝,前段时间他飞去日本看LIVE。虽然有日本求学的朋友接风,但中途还是出了一点小插曲,后来在群里吹水的时候提到……

据说,当你在日本地铁站的自动售票机买票,不知道自己要去哪个站点,或者钱和票被机器吞了的时候。

点击旁边的HELP按钮,就会有站台工作人员直接从某个机器上开个洞,地鼠一般探出脑袋为你服务。

这种突如其来的闪现方式太过迅速,太过惊悚,让人难以防备,以至于闹出过不少笑话。

Reddit(相当于美国贴吧)上也有不少相关科普帖,一直有着很高的热度,发帖吐槽的网友们来自全世界各地。

随便搜搜“Japan”和“Customer Service(客户服务)”的关键词就能找到。

“记得我第一次去东京坐地铁的时候,不小心按了HELP按钮,以为屏幕上会出现帮助菜单。”

这种HELP按钮就跟手机的帮助手册一样,通常都没啥鸟用。不过是万策尽矣之后的胡乱尝试,如同溺水的人随手抓住最后的救命稻草。

本来以为会跳出客气且无用的客服机器人般的关爱对话,结果“有人从墙里冒出来真的把我吓死。”

地铁是为数不多将不同群体的陌生人聚集在一起的狭窄空间,但是再怎样很多人也搞不明白,自动售票机的墙后面为什么会钻出人头来。

“想象一下,在你左顾右盼不知所措的时候,突然一个日本老头的脑袋不知道从哪儿蹦了出来。”

超乎认知的场景是惊吓的必要前提,就连五大三粗的络腮胡猛男,一不小心都会被吓得花枝乱颤。

“笑死,我也遇到过,当时我像恐怖电影里的女主角一样尖叫了一两秒,才反应过来这是站员的脑袋。”

当地人习以为常,自然不会对这种无用小知识感到奇怪,然而每个初见的(对日本来说的)外国人都会惊奇。

而且站台的自动售票机长得都不一样,机器的开口大小自然也不一样,甚至不知道口开在什么地方。

有的只有药店的夜间窗口大小,只能探个脑袋出来,有的能容下半个身子,根本没有规律可循。为了解释这种现象,还有人寄托于玄学——

“毕竟是二次元大本营的日本,只要胆子大,女鬼都要那啥来着。所以从墙上、镜子、电视机里爬出人来,好像也没什么奇怪的。”

(最常见的贞子本子展开,网上搜sadako的关键词能找到一堆)

但真相其实并不复杂——

墙后面就是站员的办公室,相当于自动售票机后面是人工买票的站务厅,一般用来对话什么的。因为从正门出来得绕远路,挺费时间的,所以特地开了个小窗。

如果你在自动售票机那里操作遇到问题了,按人工服务按键,站员就会收到提示,直接打开小窗探出头来帮你解决问题,如此最效率。

联想到,以前见过一个似曾相识的脑洞段子,大概说是:

“日本地铁售票机真的藏了人。工作人员把机子里的车票取走,然后塞到出票口的地方,周而复始。”

(一个动画短片系列《KUROKO》,虚构了一个看似生活便利的世界,如果真的有很多人在背后默默地努力着,提供着服务……)

感叹着真是辛苦啊,每天待在狭小的空间,干着机械枯燥的工作——但想想又很真实,很多人可能地铁坐得少,会有类似的脑洞也不奇怪。

就像我以前真的好奇过,银行的ATM机里到底有没有人。人生的第一次总会闹出各种意料之外的笑话,特别是社恐还特别喜欢自己瞎琢磨……

这时候遇上出乎预料的突袭,就好像十一放假前老板突然说要发点东西,结果发的不是加班通知(而是红包)一样让人受惊。

不是说它不好。它很好,只是有点不习惯,大概多来几次就习惯了罢。

到这里只是一段普通的旅游吐槽,多出去走走的话,你会发现这点东西实在不算什么。就像Reddit贴子下面也有老哥分享自己的中国见闻,点赞上千。

日本很远,远在天边海边,日本又很近,近到BB姬所在的上海飞日本只要2个小时不到,比很多国内航线还短——还没睡爽呢,就要下飞机了。

可是当我看到“日本地铁售票机钻出人来”的场面,不知为何,“工匠精神”一词从脑海里冒了出来。

在网上翻了翻,我发现早在十几年前,就有不少人讨论这种奇怪的日本地铁现象。比如下面这篇来自2013年的英文评论文章,就大力夸赞了日本的服务精神,用词之肉麻,让我都不自觉脚趾扣地板:

日本在客户服务方面很有一套。从只负责按楼层按钮的电梯女工,到以热情洋溢的 I rasshaimase(欢迎光临)迎接每一位顾客的店员,日本不乏优质服务的典范。其中一个例子从地铁深处悄然出现,让互联网上的人们又惊又喜:秘密墙!

(来自机翻,后面还有几千字的夸夸文,涉及日本民族的什么谦逊品质之类……就不放出来了)

早些年《读者》《意林》之类“科幻”文学杂志渲染下,我也曾相信日本有着首屈一指的服务精神。他们千人一面,有着标准到能用PS叠图的热情微笑,还有误差不超过1°的直角鞠躬“私密马赛”。

那时候,外国的月亮还比较圆。一旦中国的月饼送到国外就显得不是那么圆了,而是尖的,中国的粽子寄到国外反而不尖了,又变成圆了。

即使到了2023年也一样,这些突如其来的小插曲通常会被包装成体现日本“服务精神”的一面,在外网流传。

(日本都没什么人用的自助收银机,却被吹上天,反观国内……早就普及了)

正如前面提到的一样,段子总是会跟Japan的Customer Service(客户服务)联系在一起,不断加深刻板印象。

哪怕很多外网流传的视频其实是中国的,一旦戳破,你又会发些网络上截然不同的两副嘴脸。

比如下面这个在机场传送带给行李箱垫垫子的工作人员——①当推特误以为是日本:哇,令人惊叹的客户服务!②当他们得知是中国的时候:这有必要么?

只是最近几年,我们这一代人才普遍认识到世界上并没有什么事情会全讲道理。就像夏天的芒果一样,不论大小,一起成熟起来。

越是如此,越是让我由心底萌生一种冲动,很想要告诉别人:“其实月饼是圆的,粽子是尖的。”

-END-